全球连线|从未来城市到风力发电,中法生态合作引领未来生活

2021-03-09 16:52:03
新华国际,关注,新华国际,国际风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后官湖畔,一栋充满设计感的建筑时常引来游人驻足观看,它的整体造型宛如相依的山丘,白色的波浪流线仿佛跃动的音符,让人在追思“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之余,又添几分浪漫活泼的遐想。

  它就是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的永久会址,一座由法国建筑大师岚明亲自设计,融合法国浪漫文化和中国传统风格于一体,展示中法生态示范城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武汉新地标。

  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的永久会址外部图。(图片为中法生态城管委会提供)

蔡甸生态城,未来生活的畅想曲

  中法两国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中法生态示范城,如今是武汉对外开放的一块“金字招牌”。2014年3月,在中法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法生态示范城项目签约落户武汉市蔡甸区,规划面积约39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生态管理和产业项目。

  “我们的整体规划设计由中法两国专家团队共同完成。”中法生态城管委会土地规划和建设处处长马王涛向记者介绍,生态城里实行的小街区、密路网等规划设计既彰显了法国元素,又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步行五至十分钟就能到达交通站点或地铁站,可以不用开车,出行十分方便。”

  武汉蔡甸后官湖航拍图。(图片为中法生态城管委会提供)

  建设生态宜居之城是中法生态示范城“十四五”规划里的中心任务之一。在中法生态城管委会产业发展和招商处负责人叶火杰看来,绿色建设与惠民工程密不可分,规划管理团队学习法国及欧洲在生态治理、节能减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建设低碳市政服务体系,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建设,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间”。“我们规划要求职住比达到60%,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减少工作生活开支,既绿色又惠民。”叶火杰如是说。

  “中法生态城的建设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既可以推进生态环保节能技术合作,又能促进双方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曾盈盈评价说,“在纷繁复杂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如何在引进可持续投资和减排技术等方面探索中法合作的新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方案和智慧,是中法生态城需要思考的未来课题。”

  武汉蔡甸什湖生态治理效果图。(图片为中法生态城管委会提供)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十年发展行动纲要(2018-2027年)》显示,2021至2025年,生态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2万人,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至2027年,中法生态城各项建设进一步完善,实现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产业创新之城和生态宜居之城的规划目标。

风力发电机,潜力无限的方向盘

  “我从未想过中国竟然拥有如此先进的科技水平!”奥德·特洛,一名凡尔赛大学欧洲与国际文化专业大一学生在参观完位于巴黎拉德芳斯中央商务区的中广核欧能公司总部之后感叹道,“我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也能有机会进入中国企业工作。”

  2020年12月31日,中广核欧能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风中圆舞曲”(Waltz in the wind)的开放日活动,作为活动的一部分,中央控制中心负责人让-巴蒂斯特·布勒班为来自凡尔赛大学的参观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新能源知识课”,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让大家了解了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智能化风场管理模式。

  2020年,中广核欧能公司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超过50亿千瓦时,其中风电项目拥有750台风机,创造的绿色能源相当于植树面积1.3万公顷,惠及200万个欧洲家庭。

  法国沙尔蒙苏巴比斯风场。(图片为中广核欧能公司提供)

  其中,法国沙尔蒙苏巴比斯风场属于欧洲典型特点的分布式风电项目,现运行风机6台,总装机容量12000千瓦,于2010年5月投运,可为当地7500户家庭供电。

  如今,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能量丰富、分布广泛的风力发电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020年10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说,今年1月至8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总装机超过2.2亿千瓦,稳居全球第一。

中法气候合作,一份承诺,两方坚守

  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中法高级别战略对话等不可或缺的重点议题。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两国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取得了重要合作成果。

  2007年11月,中法两国发表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2015年11月,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推气候变化多元应对进程;同年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法两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标志性的《巴黎协定》,中国始终是该协定的坚定支持和参与者。

  法国前总理、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在某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法中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欧洲应当重视和延续与中国的合作。

  2018年1月,两国元首共同决定启动“中法环境年”。同年10月成功发射的中法海洋卫星,对提高全球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行动效率和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高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记者:张健、潘志伟、尚栩;视频记者:潘志伟、季晓庄;剪辑:张健、王玉珏;编辑:杨骏、鲁豫)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